?
  • 您現在的位:西安公司注冊 > 新聞資訊 > >

    加速與全球產業價值鏈對接融入 臨空經濟示范區將成為 西安對外開放的新動能

    來源:未知 時間:2018-05-15 22:04

    在對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批復中,國家提出了重點推進的三項任務。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三個重點任務的完成情況直接關系到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能否可持續發展,“根據目前西安臨空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推進三項任務的過程就是為西安提供對外開放新動能的過程。”

    談到西安臨空經濟現狀,曹允春表示首先要看“港”。作為西安的“港口”,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國內發展最快機場之一已經為臨空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機場一般就是看客和貨的運力,僅2017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客流量就已經躋身全球前50,貨運增速居全國第二。”目前機場已開通客運航線339條,至哈恩、阿姆斯特丹等地的全貨運航線13條。機場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多式聯運體系,初步形成了全國綜合性區域交通樞紐,并且已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證制度。曹允春補充道,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確定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發展成為“國際航空樞紐”,而且示范區所在地空港新城還擁有進境水果、進境食用水生動物、進口冰鮮水產品、進口藥品、進口肉類5大指定口岸功能,這都為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

    此外,曹允春提出,西安的臨空產業基礎扎實。空港新城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很好的產業平臺,一個是自貿區空港功能區,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臨空型自貿片區之一。功能區定位于打造內陸改革創新試驗田,東西雙向開放示范區,發展航空物流、航空運輸、航空維修等臨空產業。自掛牌以來,空港新城新增注冊市場主體354家,其中外資企業2戶,總注冊資本758.3億元。其二是西咸保稅物流中心,這也是陜西唯一一個服務于臨空產業航空物流的海關特殊監管場所,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模式的保稅物流中心,具有保稅物流倉儲、全球采購、國際分撥配送、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等六大功能,能夠為進出口企業和市民帶來便利和實惠。“在這樣的基礎上,西安再疊加優勢,就能形成具有臨空特色的產業,也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產業扎根于此。”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壯大臨空特色產業體系、推進軍民融合,對于批復中為示范區提出的這三項任務,曹允春表示,正是基于西安臨空經濟特點給出的發展方向。

    體制機制對于臨空經濟示范區是最核心的驅動力。從全球全國來說,臨空經濟還是比較新興的經濟形態,所以還缺乏非常成熟、可復制的體制機制,這也給了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探索新路徑、新模式的機會。“體制機制其實就是將所有臨空經濟發展的利益相關主體放進去,如果全部投入,而且協調得很好,就能更好地推進示范區發展。”

    談到臨空特色產業體系時曹允春說,對于一個區域的臨空經濟區來說,共性的產業包括航空運輸、航空物流、制造業等,但個性產業都是來源于這個區域本身的特色,臨空經濟的發展就是航空運輸業與區域產業的有效對接。“比如西安是古都,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那么我們的臨空經濟就可以與文化對接,打造臨空文化等特色產業。”曹允春表示,這也能帶動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示范效應,更好地將臨空共性產業與個性產業有效形成經濟體系。

    對于在已獲批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中首次被提及的“軍民融合”,曹允春表示這是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承擔的特色使命。目前,西安依托四個開發區,聚集了全省軍工和民口60%以上的生產企業、90%的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了以軍帶民、以民促軍、軍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發展格局。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應該利用現有的資源,創新出一種新的軍民融合模式,為臨空經濟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

    曹允春說,對于西安這座內陸城市,臨空經濟示范區的設立能夠更好地支撐“三個經濟”發展,給西安帶來更多更好地與全球產業價值鏈對接、融入的機會,示范區也會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新動能。

    Copyright ? 2016 aiaoz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西安東睿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 陜ICP備14008923號-001

    咨詢熱線:13759955633 咨詢QQ:878457663 網站地圖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照片版權歸創作人所有,如有冒犯,請直接聯系本站,我們將立即予以糾正并致歉!

  • 欧美一区2区三区3区公司